“去年还能卖到单价2.2万的曲江学区房,今年挂2万的单价却依然无人问津!”曾经被视为“抗跌堡垒”的高新、曲江等区域,如今房价也出现“松动”迹象:高新三小板块均价从2.9万回调至2.5万,都市之门板块部分房源降价3000元/㎡,保利天悦等次新盘业主甚至主动降价5%-8%以求成交。然而市场情绪的转变,让“房价只涨不跌”的预期逐渐瓦解。

而这一串房价波动的数据背后,市场真相是什么呢?
而这一串房价波动的数据背后,市场真相是什么呢?
根据2025年3月统计数据显示,曲江新区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6.9%,部分楼盘的单价较峰值缩水4000元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新房市场同样承压:高新三期学士里项目以2.1万/㎡的入市价格开盘,倒逼周边二手房业主加入“价格战”。有挂牌半年的业主透露,其房源已连续三次下调报价,但至今仍未成交。土地市场的冷清同步加剧,2025年一季度西安土地流拍率攀升至22%,部分开发商为加速回款,在高新CID等板块推出“9折+送车位”的房源促销策略,与过去“茶水费抢房”形成鲜明对比。
对此,我认为曲江房价下跌有以下三点原因:
第1. 政策端的调整引发连锁反应
2025年初西安取消限购政策后,市场并未迎来预期中的回暖,反而出现抛售潮。链家数据显示,政策放开后的15天内,二手房新增挂牌量激增35%,其中超六成房源选择降价。与此同时,银行虽降低首付比例至15%,却同步收紧贷款审核标准,严查收入流水、限制非本地户籍贷款资格。这一矛盾操作加剧了投资客的离场速度,部分持有多套房产的业主选择“割肉”套现。
第2. 当地产业支撑力不足,撑不起楼市的高房价。
尽管西安拥有三星、美光等半导体龙头企业,但产业链中高端设计岗位存在近2万人的缺口,导致产业附加值偏低。对比成都8500元的平均月薪,西安7800元的薪资水平难以支撑核心区域3万+/㎡的房价。一位在高新工作的华为员工坦言:“购买三居室需要不吃不喝25年,租房或等待保障房成为更现实的选择。”
第3. 楼市市场供需矛盾日趋突出。
截至2024年底,西安商品房库存量已达6300万㎡,去化周期超过24个月。与此同时,年轻购房群体偏好地铁、商业配套成熟的区域,导致远郊楼盘陷入滞销困境。以临潼某项目为例,单价从1.2万腰斩至5000元仍无人问津,反映出市场分化加剧。

这种楼市分化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
这种楼市分化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。
1、财富差距拉大:曲江星河湾等豪宅单价稳定在6万/㎡,而临潼部分工抵房价格跌至5000元/㎡,两者价差达12倍。
2、资产流动性困境显现:莲湖区新房去化周期延长至20个月,鄠邑区超九成购房者为本地客户,非核心区域资产流动性持续下降。
3、居住观念的转变:00后群体更倾向以8000元/月的租金入住曲江大平层,而非背负贷款购买远郊新房,“住权分离”模式逐渐普及。
综上所述,我们购房者面对如今楼市就无计可施了吗?我认为是不会的。但是选择房源还是要长一颗心眼。
首先,刚需群体:可关注房贷利率下调至3.85%、首付15%的政策窗口期,优先选择高新软件新城、曲江CCBD等产业密集区域,这些板块未来仍有地铁14号线(2026年通车)等基建升级预期。
其次,改善型需求:需警惕非学区、房龄超15年且无电梯的老旧房源,此类资产降价10%仍难出手。置换时可瞄准开发商资金承压的改善型新盘,如曲江金辉环球广场等项目,当前议价空间可达8%-12%。
最后,投资型考量:西咸新区概念板块、浐灞生态区等规划未完全落地的区域存在较高风险,相比之下,航天基地隆基绿能产业园周边聚集大量高薪技术人才,租金与房价支撑力更强。

曲江房价的下跌,我认为这是撕开了西安楼市的“抗跌”标签
所以,曲江房价的下跌,我认为这是撕开了西安楼市的“抗跌”标签,也暴露出过度依赖概念炒作的市场风险。有业主在经历三次降价后感叹:“与其纠结每平方米跌了多少,不如思考这个房子能否承载真实的生活需求。”当房子回归居住属性,市场的价值逻辑正在经历深度重构。而房价普遍性下跌的今天,不仅是曲江一个地方房价下跌,未来市场“止跌回稳”能实现的话那是最好。但我认为房价下降的趋势还会继续维持!
(欢迎读者分享您的购房故事或市场观察,评论区已开放,谢谢你!)
关键数据来源
• 2025年3月全国70城房价统计数据
• 西安市住建局2025年一季度交易备案记录
• 贝壳找房《2024年西安二手房市场年报》
• 重点企业公开财报及人才招聘信息